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名句:“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里的“切磋琢磨”,喻指品德修养的日臻完善,其初始状态便是以一种严肃认真、“端正”自持的态度开始自我修炼的过程。“端”在此处体现为品行举止上的正直严谨和道德追求的高度自觉性。
再看唐代诗人王维在其五言绝句《山居秋暝》所描绘的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端"字,但那轮明亮皎洁悬于天际的月亮以及挺立峻拔的青松皆以其庄严整饬的姿态昭示出自然界的一种庄重和谐之美——这是大自然赋予万物生长发展的开端,也是万事万物保持秩序井然的根本法则所在,即所谓的自然之道,可引申理解为宇宙万象运行规则的“端正”。
唐朝杜甫笔下的《春望》,亦有一段生动展现战争疮痍后的悲凉景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尽管此篇并未明确提及“端”,然而透过战乱过后残缺不堪的社会现状,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及对国家安定统一局面恢复的决心——这正是一个民族寻求生存发展新的起点,是社会文明进程重启的重要契机,在某种意义上也暗合了人们对于生活归回正规有序这一理想境界的追寻,蕴含了一种深层意义上的“起端重建”。
另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送欧阳建赴长沙任》中有云:“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谁问:‘中原何日收?’筑场开士卒戏马台前!”此处虽然没有提到“端”字,但在表达壮志难酬之情的同时却隐含了一个期待开启新篇章的愿望。面对破碎江山,期望能有一个崭新开局去实现重整社稷的理想抱负,这种豪情壮志背后是对新时代开创基业、重新起步的热情寄予。
综观以上诸多古人的吟咏篇章,“端”之意象或显或微地贯穿其间,并不断丰富深化其内涵外延。无论是个体修身养性的内在砥砺过程,还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洪流涌动,抑或是人类情感波澜起伏的心灵寄托,都离不开这个寓意深远的“端”。它是生命的启航点,是精神世界的出发原点,更是历史脉络承续转折的关键节点。在这无数关于“端”的佳句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士大夫高尚的情操风貌和坚韧的精神品格,更能深深体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及其悠远绵长的生命力。
标签: 端字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