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天问》中隐约透露了对天上仙境之地的向往,“登明月兮抚桂枝”,此句虽未直接言说“广寒宫”三字,然其所构建出的皎洁明亮而又高远冷冽的画面,恰似古人想象中的那座矗立于月亮上的仙阙。“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自战国时期起流传,《淮南子·天文训》载曰:“昔者羿请不死药於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此处提及的“姮娥(即嫦娥)居所”,后世逐渐演化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广寒宫”。
再观唐人李商隐在其诗篇《霜月》之中写道:"青女素蛾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其中借喻居住在寒冷月宫里的仙女和白兔形象生动地烘托出了广寒宫的独特意境:尽管环境凄冷孤绝,却掩不住那份超凡脱俗之美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而在明朝吴承恩巨著《西游记》中对于广寒宫则有更为详尽细致的描写,书中孙悟空大闹天空之时曾探访过这一神秘境域,对其内部构造、陈设布置乃至周边景致都有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间:
> “但见那天上瑶池分外澄清,碧玉阑干低倚;又有那一派银河飞泻,直落九天之外......至一处,名唤‘广寒官’,只见巍峨壮丽,金扉银钥。内中有许多琼树琪花,琅玕翠竹。”
综上述典籍所述,我们得以窥探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笔下的广寒宫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或神话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寄托,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隧道,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熠熠发光,并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之中。
标签: 广寒宫古文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