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论语》记载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此言道出了诚信对于人格独立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性作用。再看唐代杜甫《春望》,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流露出战乱年代人们对承诺的信任可贵如黄金般珍稀;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的那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形象揭示出守诺践约之情深意重足以感人至深。
宋代苏轼于《赤壁怀古》描绘周瑜风采时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里的“谈笑间”蕴含的就是一种自信且坚定的履行约定的决心,彰显的是君子之风范及军人之道义担当。辛弃疾则在他的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虽身处困厄仍矢志不忘国家民族大业,这是他对自我信念坚守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将诚信精神贯彻到报效祖国行动上的典型体现。
明清时期的诗歌作品亦不乏此类佳构。明代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里的豪迈气概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责任感以及不失信于天地自然的人生哲理。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系列之中,则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一种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并坚决践行改革理想的诚挚情怀。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诗人丰富的创作实践中,"立身存笃信"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幅关于诚信美德的画面:无论是面对生活琐事还是关乎社稷安危的重大抉择,都展现出诚实可信、恪尽职守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璀璨夺目的文学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要秉持诚信原则,以此作为我们自身行为准则的重要标尺,进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标签: 笃信古诗词